5月18日,美国司法部联合20个州和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检察长们,正式向法院起诉微软公司,指控其凭借视窗操作系统掌控其他应用软件、尤其是因特网浏览器的市场。控方要求微软公司在即将推出的“视窗98”操作系统中要么拆除自己公司的“探索者”浏览器,要么增加其竞争对手网景公司的“领航员”浏览器,让用户有选择的自由、同行有竞争的余地。
以微软公司拥有2000亿美元的资产来说,这场官司可以称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一桩反托拉斯诉讼案。政府不怕碰硬,微软也毫不示软。内行人认为这将是一场“跨世纪”的冗长官司,谁胜谁负尚难预料。
从美国的反托拉斯纪录看,政府和企业在诉讼中互有胜负。80多年前,就有过美孚石油公司被迫分成34个产油、炼油和输油公司的案例;若干年前,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也被迫分成1个长途电话公司和7个地方电话公司;70年代,美国政府还责成施乐公司向其竞争对手提供复印机进纸及其他技术的专利许可,以打破其垄断。但美国政府从1969年开始同IBM公司打的官司虽历经13年,最后却在1982年不了了之。
美孚当年曾控制大部分的油井、输油管线和炼油设施;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则掌握着全国仅有的一条通往千家万户的电话线;电力公司也是独掌输电线路。不打破这些企业对行业的垄断,市场就没有竞争,而竞争正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活力所在。没有竞争,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据统计,目前有90%以上的个人电脑使用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这当然首先是该操作系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也不排除得力于微软强悍的市场作风。美国电脑业主的普遍看法是,微软这些年来以“三把斧头”争夺市场份额:第一,产品性能比不过人家时就买断对方产品,占为己有;第二,产品性能与对方差不离时,就先奉送给消费者使用,待控制市场后再开始收费;第三,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就花大本钱做公关宣传,或采用其他方法争取消费者。
微软已定于今年6月下旬向个人计算机用户推出“视窗98”。这套新版本的操作系统把“探索者”浏览器包裹进去,成为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等于要把网景公司的“领航员”浏览器排挤出市场。浏览器是遨游因特网的必备“交通工具”,凡在网上开展金融、商业、科研和娱乐等等活动,都得靠它才能进行。这样一个重要的商品由一家企业垄断,将来可能出现强迫消费者使用微软合作伙伴的网络服务的情况,在价格上也可能出现“宰你没商量”的后果。因此,美国司法部提起这桩反托拉斯诉讼可以看作是保护公平竞争的必要措施。
美国的长途电话服务的行业垄断被打破后,形成了多极化格局,多家公司相互竞争,使消费者享受到买方市场带来的实惠。记者在家里经常收到各个长话公司促销人员打来的电话,以各种优惠条件拉你转到他们公司名下,换一家公司只消三五分钟。在这种情况下,谁收费高,谁服务不好,谁就会赶跑用户。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反垄断和保护自由公平的竞争应该是维护市场经济活力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重要原则。
(本报华盛顿5月25日电)